
新市马氏竹编技艺传承人 马吉林:哎,你这个东西没做过,我要做出来,人家没做过,我也要做出来。
马大伯的小店就开在德清新市古镇上,从他的祖父开始,就在古镇上做竹篾,传到他这一辈是第三代,他的子女是第四代了。
马大伯的女儿:这个我爸他自己也比较喜欢这一件,我们也非常喜欢,因为他没念过书,但是他编出来的字非常漂亮。
新市马氏竹编技艺传承人 马吉林:编得这么好嘛,人家毛笔字写得很好,他写好,我照他的字编出来。
用来晾晒的竹筛子被马大伯做成了工艺品,上面的书法作品正是他用竹篾片编织而来。很难想象的是,马大伯自己并不会写字,但心灵手巧的他,把不同颜色的竹篾片当成了自己手中的毛笔。
马大伯的女儿:我的作品,我给它起了个名字,叫十里红妆系列,十里红妆呢,我要给它配镜子,所以做了一个小圆镜,有一个铜钱。
店里各种竹编的器具琳琅满目,除了一些非卖品之外,大多数可以出售。最与时俱进的是,店里用来收款的二维码,居然也是用竹篾片编织出来的。
记者分别扫了支付宝和微信的收款二维码,都成功了。记者注意到,这两块竹编的二维码,是用两种颜色的竹篾片编织而成,并不是编好之后再上色的。
马大伯的女儿:报废了很多,这一块是我编的,我仔细核对了,它没错,但是就是扫不出来,我就粘在这里,太可惜了。
马大伯的女儿说,自己已经退休,可以全心全意地向老父亲学习竹编技艺了。她的弟弟大学学历,算是家里的高材生了,目前还没退休,只是有空的时候学一下。当然这么一个传统的竹编小店要存活下去,光展示技艺是不够的,还得推出具备实用性的器具,比如菜篮子。
湖州德清新市古镇宣传办 工作人员:我又要介绍一下他这个篮子,这个篮子是老马的父亲老底子传下来的手艺,他这个篮子的环跟下面是兜底的,这个篮子里面装一篮子番薯、一篮子芋艿都不会散架的,外面买的篮子都是这里,稍微勾一下的,它是这个环一直到这里,兜底兜牢的。
马大伯说,上了年纪手感越来越不行了,不过好在子女都对竹编技艺很感兴趣,篾匠世家有了传人,他也就放心了。
关键词: